武大政管学子探寻县域治理“枣阳路径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陈菊平 麻卓然

近日,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赴枣阳市开展“中国之治”社会实践项目。实践队员围绕“营商环境、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”主题开展政务实习,深入基层岗位,参与部门工作,把“田野课堂、治理现场”搬到了县域治理第一线。

“希望同学们学会一句枣阳话、品尝一碗酸浆面、找到一个知识结合点。”在见面座谈会上,枣阳市市长孔令波对武大学子提出了“三个一”的期望。来到枣阳市农业农村局,实习第一天,实践队员张自博首先品尝了当地特色蟠桃,“他们都说,这是了解‘中国桃之乡’枣阳最好的方式。”实践队员陈星灼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政务实习期间,全流程了解窗口的政务服务,对县城里的“大数据”和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
内陆县域城市如何在营商环境竞争中“突围”?在实践调研期间,营商环境组队员深入枣阳市发改局、行政审批局和西城经开区等地,开展各类座谈会4次、访谈干部群众超30余人。“一业一证”改革试点、“一事一办”改革、“鹰眼审核”抓督办、发布《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》、链长制和首席服务官制度、互联网+政务服务、建乡镇政务服务中心、关注人才回乡和人才引进……实践队员抓住县域治理的基础性和特殊性,探寻符合县域实际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。

“这次实践调研帮助我从课堂理论走向基层实践,通过查阅文件资料、观摩项目和参与实地调研,我感受到了枣阳营商环境的美好前景。”实践队员张馨月感慨。

聚焦产业振兴,乡村振兴组队员先后走访了太平镇韩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、枣阳振泰天龙牧业有限公司、湖北华百氏生态饮品科技有限公司、甜黄桃示范种植基地等地,深入杨垱镇桃园村等10余个乡村,对枣阳农、牧、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,形成了以“龙头企业推动振兴、美丽乡村共同缔造、乡村治理焕发新风”为主线的调研报告。

如何化基层“末梢”为治理“前哨”?基层治理组队员深入市政法委、北城街道北关社区等开展走访调研,了解社区“枫桥经验”,探究基层治理的奥秘所在。建立综治调解中心、成立调解委员会、设立红色驿站、发挥“自委会”和“红管家”作用、推行“五老”乡贤参与矛盾调解……“从基层社区一线到市政法委等政务部门,办实事、解民忧,我看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基层的落地,更多的惠民生、促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”实践队员刘铠铭在走访北关社区后说。

本次实践的指导教师、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容志教授表示,本次中国之治项目深入枣阳,将政务实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,在政务实习期间把握枣阳市发展基本面和相关背景,为实践调研做准备,在实践调研期间着重挖掘县域治理经验,形成一批县域治理的实际案例,反哺课堂教学,促进理论与实践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互动融合。

据悉,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打造的“中国之治”项目由每期30名学生、10余名专业指导教师、若干个“中国之治·县域治理”调研基地组成,旨在梳理和总结新时代地方治理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,形成一批“中国之治”案例及调研成果,用青年话语体系观察和阐述中国之治“成功密码”,引导青年学生认知中国、解读中国治理实践,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复合型国家治理人才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中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