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亮点!政府动手抢钱,2400亿美元大搬家…

作者:张生

来源:鸣金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银行如果抛弃信用,分分钟会被挤兑破产。

国家若不讲契约,那跟强盗也就没有分别!

硅谷银行爆雷,瑞士信贷崩盘破产,欧美金融界近100年来最黑暗一幕上演。

以往在电影和多数人的认知中,瑞士银行都是全世界最可靠、最安全的银行,它们会不惜代价严格保守客户资产和信息,更是号称“永久中立”,不受战争影响,因而成了全球富人们争相存钱的地方。

据称瑞士的几大银行里,存有全球富豪1/4的财富,包括商业巨贾、隐世富翁、明星大腕,甚至一些国家的贪官污吏也将瑞士银行作为资产转移的首选。

然而一切美好就在两天前,随着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的破产而轰然倒塌,无数人存在瑞信的钱眨眼间被洗劫一空,而且还是瑞士政府亲自动手抢钱。

百年银行信誉,就这么轻易被一国政府踩在脚下,真的是脸都不要了!

明火执仗,西方国家公然赖账。

一周前,美国的激进加息政策终究反噬了自己,排名第16位、2000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破产,引发了这场席卷整个西方金融业的大海啸。

最新研究表明,全美近200家银行都存在资不抵债的爆雷风险,面临同硅谷银行类似的危机,形同2008年的“雷曼时刻”,这座维持百年的金融大坝,正濒临大溃败的边缘。

美联储吓坏了,为平息恐慌,居然使出了一个骚操作,美财政部正在评估,将联邦存款保险覆盖所有存款,相当于给所有储户“刚性兑付”兜底。

毫不夸张的说,如果美国真这么干了,等于是放弃了百年来欧美银行业自由竞争的市场化原则,作出了一项“违背祖宗的决定”,直接回到了我们在2015年之前“大包大揽”的模式。

但跟美国比起来,瑞士的操作几乎是一夜回到了原始部落,因为他们的政府竟公然下场抢钱。

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的爆雷,来的太快太急,为了避免瑞信步硅谷银行的后尘,更为了挽救百年瑞士银行的信誉,瑞士政府紧急出面,撮合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收购瑞信。

瑞银居然一上来就想趁火打劫,开价居然只有10亿美元,要知道当时暴跌的瑞信市值都还有80亿美元,当真是自家兄弟,趁你病要你命。

瑞信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断然拒绝,因为半年前才刚以15亿美元收购了瑞信9.9%的股权,回头这些资产只剩1/10的价值,简直就是屈辱的杀猪盘。

但瑞士政府可不管这些,更没有提前征得瑞信大股东的同意,直接绕过瑞信董事会,批准瑞银收购了瑞信。

可能是考虑到这明目张胆的抢钱吃相太难看,最终将收购价提高到了32亿美元,而此刻瑞信的净资产还有近500亿美元,就这样被瑞士政府伙同瑞银强行收走。

没想到这还只是开始,更震惊世人的是,瑞士政府紧接着就赖账!

瑞士政府、金融监管局和瑞士央行共同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:政府的特别支持,将触发瑞信银行的172亿美元at1债券全面减记,理由是减轻银行压力,提升资本充足率。

直白的说,就是价值172亿美元的at1债券直接归零,瑞士政府发话,这钱不还了,跟抢钱有什么分别?

at1债券作为一种银行应急可转债,可以在银行撑不住的时候为其提供救助,让债券持有人转换成为银行股东,来共同分担银行的亏损。

但瑞士政府的操作,不给任何人选择,一上来就引爆炸弹,俨然成了:我为你雪中送炭,你却让我血本无归!

堂堂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带头抛弃信用逃废债,这可能是百年西方金融史上头一遭,直接动摇了现代金融业的根基。

存在瑞士银行里的钱,居然不是自己说了算,无数富豪真慌了。

巨量财富开始了大搬家,有个截图在网络上被疯传,说的是华人富豪将存在美国和瑞士的2400多亿美元资产,转移到香港和坡县,最主要的还是香港。

不过这一说法被有关机构证伪称,没有发生资产转移潮。

但新加坡大幅提高投资移民门槛到原先的4倍,香港汇丰银行多家分行连续7天营业,开户人数恢复到2019年水平,表明的确出现了明显的资金回流。

毕竟血淋淋的案例就在眼前,别看你的钱是存在美国和瑞士,一旦人家再发个什么文件,这钱说没收了,就不再是你的,连讲理的地方都没有。

美国这么干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,去年俄乌开战后,美国通过银行和虚拟货币平台,直接冻结了俄罗斯数百亿美元资产。

宣称“永久中立”的瑞士,也早已沦为美国的走狗,在俄乌开战初期,就在美国的授意下冻结了俄罗斯在瑞士的200多亿美元资产。

如今172亿美元债务说赖账就赖账,用不着感到多么意外。

瑞士政府别以为他们赢了,看似是净赚了几百亿,但一家银行、一个国家都视安身立命的信用为一张废纸,宣扬数百年的“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的价值观,就这样被他们自己扔进了垃圾桶,那他们在全球富豪们的眼里,也就真成了垃圾。

中国富人们,下次再把钱往外存的时候,真得三思而后行了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中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